甲醛分子式:HCHO,又名蚁醛,甲醛是一种无色,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易溶于水,醇和醚的气体,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畸型,致癌物质,是变态反应源,如果长期与甲醛接触将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。
甲醛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,甲醛35%-40%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,常常被用来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,福尔马林在室温下极易挥发,加热发挥得更快。
甲醛通常为无色水溶液或气体,有刺激性气味。易溶于水和乙醚,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%,能与乙醇、丙酮等有机溶剂按任意比例混溶,不溶于石油醚。
甲醛具有还原性,尤其在碱性溶液中,还原能力更强。能燃烧,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爆炸极限7%-73%(体积),燃点约300℃。
甲醛化学性质十分活泼。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下,易被还原为甲醇;氧化时可生成甲酸或二氧化碳和水。 甲醛为强还原剂,在微量碱性时还原性更强,在空气中能缓慢被氧化成甲酸。
甲醛可由甲醇在银、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,也可从烃类的氧化产物中分出。可作为酚醛树脂、脲醛树脂、维纶、乌洛托品、季戊四醇、染料、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原料。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37%甲醛和15%甲醇,作阻聚剂,沸点101℃。
2017年10月27日,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,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。
研究动物发现,大鼠暴露于每立方米15μg甲醛的环境中11个月,可致鼻癌。美囯囯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,频繁接触甲醛的化工厂工人死于血癌、淋巴癌等癌症的几率比接触甲醛机会较少的工人高很多。2010年又发现甲醛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基因突变、染色体损伤。甲醛与其他多环芳烃有联合作用,如与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会使毒性增强。
2019年7月23日,甲醛被列入第一批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。
甲醛的急性中毒表现为对皮肤、黏膜的刺激作用。吸入高浓度甲醛可导致呼吸道激惹症状,打喷嚏、咳嗽并伴鼻和喉咙的烧灼感;此外,还可诱发支气管哮喘、肺炎、肺水肿。
经消化道一次性大量摄入甲醛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中毒性症状,口腔、咽喉和消化道的腐蚀性烧伤,腹痛,抽搐、死亡等。皮肤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、色斑 、皮肤坏死等病变。 入经口摄入10~ 20ml甲醛溶液可致死 。
长期暴露于甲醛可降低机体的呼吸功能、神经系统的信息整合功能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,对心血管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消化系统、生殖系统、肾也具有毒性作用。全身症状包括头痛、乏力、食欲缺乏、心悸、失眠、体重减轻及自主神经紊乱等。动物实验也证实上述相关系统的病理改变。
无论是否有代谢活化系统的存在,甲醛都能导致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发生突变。以0.5mg/m3、1.0 mg/m3和3.0mg/m3浓度的甲醛连续动态染毒小鼠72小时,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。
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,甲醛是原浆毒物质,能与蛋白质结合、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、眼刺激、头痛。
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。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,可引起鼻咽肿瘤。
在不通风的室内长期吸入甲醛,轻则出现头痛,头晕,乏力,眼痛,呕吐,恶心,胸闷等症状,重则导致嗓子痛、胃纳差、心悸、失眠、体重减轻、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。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,甚至死亡;
男性长期摄入甲醛可导致精子活性降低,对生育能力造成损害。吸入甲醛浓度过高时,会引起一些支气管疾病,如哮喘,如果皮肤直接接触会引起皮肤产生过敏反应,严重的会导致皮肤坏死。
联系电话:0931-4616823